直資人語

Grit 教育 - 成功人生的鑰匙

徐區懿華 最近一位朋友在「臉書」上分享了一場有關Grit教育的Ted talk演講。本着不停學習的心,立即搜索一下何謂「Grit」。此字字面解釋為「沙礫」「咬緊牙根」的意思。有一套電影叫「True Grit」(真實的勇氣),故事講述的就是三個鍥而不捨的人對目標的追求,過程中相互交錯及跨越困難。至此,初步明白Grit一字的意思,應該與中國文化中「破斧沉舟」意思相若。而在搜尋資料過程中,則看到有這麼一句:「奧斯卡十項提名重現令人激賞的美國精神《真實的勇氣》」,原來這也體現了美國精神。可見在人類社會中,要培養能「咬緊牙關、破斧沉舟」的個人質素,是放諸四海皆準的普世價值。

Grit 教育 - 成功人生的鑰匙 閱讀全文 »

文化之旅紀遊詩

招祥麒 中國文化院在半年以前舉辦了一個全港中學生中華文化大型徵文比賽,非常成功,獲獎的作品無論在主題內容和寫作技巧上,都很出色,後來結集成書,中國文化院院長、原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教授看到原稿後,親自為作品集撰寫序言,表達對香港年青人的期許。

文化之旅紀遊詩 閱讀全文 »

家長與教育

黃廣威 相信大部份家長們都知道,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就算在中學裡,他們對教育和學校的態度,亦很明顯地會對他們的小朋友有著很大的影響力。

家長與教育 閱讀全文 »

芬蘭教育之旅

林建華 筆者於五月初跟香港直資議會三十多位校長及教師前往芬蘭作教育交流。芬蘭於1917年脫離俄國成為獨立國家,人口約有550萬,有近140萬人口居住於首都赫爾辛基及近郊。芬蘭國家及人口雖然很小,但在國際量度指標方面表現出色,包括經濟競爭力、國民自由、生活素質等都排在世界前列。

芬蘭教育之旅 閱讀全文 »

學校的功能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下)

譚張潔凝 最令人痛心的是,一些學生為了應試而被逼溫習,臨急抱佛腳,卻不知為何努力,不求自己吸收多少學問,只是為了「過骨」(Pass),視讀書為苦事,考試一過便「不堪回首」,甚至一出考場便把書本筆記掉到垃圾桶,以示洩憤,或者對考卷上某些題型字句胡亂批評一番,盡量把考不好的責任諉過於人,總之,責任距離自己越遠越好。試問,我們怎能冀望這些學生會有終身學習的動機,並且會通過終身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生命。

學校的功能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下) 閱讀全文 »

批改作業漫談

羅慶琮 作為老師,最艱辛的工作也許是批改作業。粵語片時代,老師的形象是挑燈夜改,勞累以致捱出肺癆。然而,我初進教育系時,我的教授曾經對我們説,傳統的批改作業對學生幫助不大,是效果最低的工作。可不是嗎?我一生以來,從不細看老師的批改,最討厭的作業是謄文。中學時候,有一位很勤力的英文老師,把我的英文作文改得面目全非,我非常憤怒,覺得他非常不尊重我的創作。

批改作業漫談 閱讀全文 »

粵語吟誦之傳承

招祥麒 粵語吟誦的傳統,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周代,當時掌管國家音樂的最高官員「大司樂」以「樂語」教授國子時,用了六個步驟:興、道、諷、誦、言、語。其中背文曰「諷」,以聲節之曰「誦」。要學生背文,當然要求出聲,背熟以後,進一步要求學生以優美的聲音演繹,作為歌唱前的準備。由此可見,「誦」,是在「背書」的基礎上,詠而出之,不須歌譜,無樂器伴奏。

粵語吟誦之傳承 閱讀全文 »

借鑒芬蘭的教育

鄭建德 直接資助學校議會一行三十多位校長和老師本月初到芬蘭考察教育,走訪了九所學校,聽取了三個專題報告,再經過密集的反思、分享、交流,收穫甚豐。誠然芬蘭與香港文化差異甚大,別人成功的經驗未必能照辦,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縱未能照辦,也可以借鑒。

借鑒芬蘭的教育 閱讀全文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