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在今天
黄桂玲 每年的五、六月,市面上不少酒樓和商店都會推出母親節和父親節的餐飲和商品項目,報章和各資訊媒體也廣泛宣傳這兩個節日。一時間,父母親都成為了大家的主角,看見兒女們簇擁着父母圍桌共聚,送上鮮花、礼物或親吻,真是一幅幅美麗温馨的圖畫。深願節日的氣氛能確切喚起大家對父母盡孝的意識。
黄桂玲 每年的五、六月,市面上不少酒樓和商店都會推出母親節和父親節的餐飲和商品項目,報章和各資訊媒體也廣泛宣傳這兩個節日。一時間,父母親都成為了大家的主角,看見兒女們簇擁着父母圍桌共聚,送上鮮花、礼物或親吻,真是一幅幅美麗温馨的圖畫。深願節日的氣氛能確切喚起大家對父母盡孝的意識。
黃頴東 上星期有幸獲辦學團體委派出席由教育變革大師Michael Fullan於加拿大溫哥華主持的世界深度學習年度會議 (Deep Learning Lab.)。今次會議已是第七屆,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 是Fullan近年積極建構的學習模式,其主張在我們認識的四個廿一世紀能力4Cs ( Collaboration協作、Communication溝通、Creativity 創造力、Critical Thinking 批判性思考)上再加兩個 Cs (Character 品德、Citizenship 公民素養),加上他一直主張之教育變革理論,以及深度學習在其他領域推行的經驗,完善了培育新世紀人才素養的教育目標,以期推動另一波的教育變革浪潮。
黃廣威 每年的四月至六月,是同學們應付各類考試,非常繁忙的日子。不少家長都會提出一個問題︰有沒有甚麼技巧,可以令同學在考試時更為得心應手呢?以下是一些筆者的建議,讀者不妨作一參考。
鄭建德 最近參加了中文大學校友會的一個活動,為教育學院應屆畢業生進行模擬面試,過程勾起我很多回憶。原來屈指一算我已進入教育行業三十年,當中甜酸苦辣百般滋味,但我若從頭再選仍會選擇教師的工作,也願學弟學妹們像我一樣愛上這育人的工作。
徐區懿華 每年趁着復活節假期,我校行政團隊都會前往不同國家地區取經,去年去過新加坡Northoaks Primary School,一所跟我們一樣推行Stephen Covey《成功人士七個習慣》小學課程的學校;也到訪了不少歷史悠久如華僑中學等培養頂尖人才的學校。
陳偉佳博士 上次在同欄中淺談了橫向思維,有家長及讀者之後問及相關題目,想更深入了解及訓練橫向思維。我們培養一個人的思考能力時,通常著眼於發展合乎個人能力及針對解決問題的方法。一般而言,傳統的思考方式屬線性思維,即以縱向發展、重視邏輯、以明辨事理的能力為主,尤其強調知識運用。而橫向思維則採用放射性的思考模式,鼓勵天馬行空、突破框架、發揮創意。
關穎斌校長 特區政府財政預算案提出在2018至2019年學年起將促進香港與內地姊妹學校交流試辦計劃恆常化,參與學校每年獲得15萬元津貼,這會受學校歡迎,筆者學校於三年前開始參與姊妹學校試辦計劃,效果理想,形式包括與內地同齡人一起上課、生活、聯誼活動和做專題研習等,不單促進學習,最重要的是與內地小朋友一起進行深度文化交流,增進了友誼。
鄭建德 社會對少年人總有些附帶的形容,例如「年少無知」,又或是「少年輕狂」,當然這都是成年人的偏見,但少年人也得問這偏見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在聖經中偉大使徒保羅對他的徒兒提摩太的教訓中有一句:「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這教導當然有它的宗教意義,但借用來提醒現代的少年人,相信也很管用。
陳狄安 早前,筆者收到朋友傳來的一份文章,提及在葡萄牙一所學校最近在禮堂將貼了一張給家長的告示,向家長們指出:身為家長對其小朋友成長及教育應負的責任。內容大致如下:
徐區懿華 近幾年,每逢二三月的時候,社會上總吵吵鬧鬧,爭議TSA / BCA應否繼續考下去。 支持的一方主要是看到學生學習的需要,愈是家庭支援較弱的學生,愈需要有質量的教育系統去輔助學生學習及成長。透過「基本能力評估」獲得有關數據,有助作出針對性的措施,減少盲目操練,騰出空間讓學生作有意義的學習。是故不少學校,均認同毋須爭議,亦不會以不斷操練的方式去「幫助學生準備應試」。甚至有權不參加有關評估的私立學校,自願參與者多年來亦大有人在,亦是希望獲得客觀數據以檢視自我效能。
譚張潔凝 饒宗頤文化館正舉辦一項名為「繽紛有禮」的活動。筆者那天剛好遇到兩批小學生在參觀,發現:年齡相若的孩子,行動舉止可以異若天淵;同樣是參觀,有效程度可以迥然有別;同樣是老師,學生對待她們的態度竟會如此不同。眼前景象,說明參觀學習是否有效,真的要看學生能否遵守禮儀規矩,深刻感到學校教育必須包含「禮」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