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嶺南大學香港同學會小學以「品德教育國際化」為核心,結合IB(國際文憑)的探究式學習理念,推行跨學科課程。2021年,學校以「感恩主題」整合語文、常識、音樂、美術與聖經科等,加入社交情意學習 (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學生通過學習及欣賞文本,繼而創作感恩樹、寫作感恩支票和創作音樂等,串連學習與情意及技能,開展跨課程學習;及後更與新西蘭學校合作「Kindness Project」,探討跨文化價值觀。緊接著的三個學年,分別以《三國再演義》、《西遊取聖經》及《跨越「嶺」空偵案之旅》為名著新詮釋,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升共通能力及品德價值觀。





從三國智謀到西遊探險及拓展中西文化視野
以《三國演義》為軸的跨學科學習中,初小學生閱讀「桃園結義」、「三氣周瑜」等故事學習處理情緒和社交,而高小學生則透過「空城計」、「失街亭」等故事學習解難、邏輯思維與野外求生;學校還邀請建築師到校講座,讓學生認識有關建築的設計技巧和表達特色,啟發學生創意思維,並特意安排學生外出欣賞嶺南建築物,及讓學生設計屬於自己的嶺南小花園!
老師選取《西遊記》中的小故事,敎導不同學科知識,如透過唐三藏取西經走過的絲綢之路,學習中國歷史、地理及地圖閱讀技巧。鑑於學校的基督敎背景,聖經科老師聯同其他學科,安排學生「取聖經」,並透過主角們途徑女兒國、天竺等地,學習尊重不同文化;還在學校開放日以英語、普通話分享學習成果,更以原創舞台劇為全年學習主題畫上完美句號。
學校以文學歷史為軸心,突破性將STEAM、語文、品德等元素融入名著,帶學生穿梭古今中外名著,輕鬆掌握文學文化、品德情意德及多學科知識與技能。從「三氣周瑜」和「蟠桃宴」等故事融入情緒教學與反思;透過重新編寫「西遊取聖經」皮影戲劇場發揮同學無限創意;以《福爾摩斯》、《狄仁傑》和《包公》之案件推理,培養邏輯思維與證據分析能力,呼應IB各項學習者目標之要求。
分級遊學與生活營,從農耕到國際視野
在全年超過60項多元活動中,生活營乃一大亮點:一年級校內留宿學習自理;二三年級赴本港營地耕作及加強自理與協作;高年級則深度探索京、滬與新加坡等地之歷史文化。國際遊學方面,由於學生科創出色,屢獲殊榮,四至六年級學生研發之「尿液健康檢測機」「環保鳥巢」等作品在英國教育科技博覽會展示,實踐IB「知行合一」的目標。
嶺南同小透過經典文學、IB框架與結合生活體驗的三重經歷,讓學生在全球化時代紮根傳統,實踐創新,成為兼具人文情懷與科創精神的未來博雅領袖。
作者:嶺南大學香港同學會小學吳曉靈校長
原文網址: 直資聚賢|融合中西經典與IB理念的創新課程:培養21世紀全球公民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60242474